当前位置: 首页> 学术动态> 专家观点

江滨:央视财经评论解读集中采购政策

发布日期:2019-09-27

字号:

  国家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日前印发《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的实施意见》(以下称《实施意见》),意味着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下称“4+7”试点)实施近半年后,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9月24日,参加扩围的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上海开展联合招采,产生了拟中选结果。25个“4+7”试点药品扩围采购全部成功,与联盟地区2018年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59%,与“4+7”试点中选价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25%。

“4+7”扩围政策及中选结果引发了行业、媒体、研究机构高度关注,9月27日晚,《央视财经评论》邀请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江滨和央广财经评论员王冠做客演播室,深度解析试点扩围政策及其影响

对于各方高度关注的药品价格问题,江滨副主任介绍:都是降价,但幅度并不完全一样。和试点时相比,有完全没降的,比如右美托咪定,一种镇静药物,一般不会主动降价;用于高血压的氨氯地平,降到6、7分钱一片,和之前的市场价比降幅差不多达到99%。这主要取决于产品的竞争格局,独家生产没人竞争,不需要降价竞争企业数量多的竞争压力大,降价幅度也大,这是符合商业规律的

主持人提以量换价质量如何有保障的问题,江滨副主任解释到,价格降幅特别大的药确实会引发一些疑虑,到底是药原来的暴利空间大,还是降价后质量会缩水?客观来说,原来药品营销有很多制度成本,但集中采购、或者说带量采购通过量价挂钩、预付药款、保证使用等措施确实能把不合理的成本降下来,这是降价的客观基础。同时,集采以通过一致性评价作为质量准入条件没有变,所以药品质量是有保证的;另外,我国各级药监部门对中选品种采取疫苗式的全品种、全过程检查和检验以保证上市流通药品的质量最后从法律环境看,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对假药惩罚空前严厉,理性的企业不会铤而走险,因为非常得不偿失。

江滨副主任强调多赢局面得益于制度的完善。要让患者能够用到便宜的、质量保证的好药,药企要有利可图,这种平衡或者多赢,需要通过制度改革与完善来实现。从“4+7”试点开始,我们看到大量团购、预付货款保证使用,起了非常明显的作用,因为药品经营支出减少,直接推动了企业下调药品价格,将对腾出空间提高医疗服务定价、提高医生合法收入,药品和医疗服务回归真实价值,让医保资金使用得更有效果和效率等等,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影响。

江滨副主任务实的治学理念、严谨的政策研究获得了政府与行业的高度认可,本次做客央视也将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带入寻常百姓家从另一个角度助推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